物理学(第5版)下卷(附送电子教案)
作者: 刘克哲等
出版时间:2019-0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501650
 - 5版
 - 239181
 - 48261998-8
 - 平装
 - 16开
 - 2019-01
 - 520
 - 336
 - O4
 - 理学非物理类
 - 本科
 
本书第二版是“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第三版是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四版是“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以本书第二版为主讲教材的“物理学” 课程被评为2004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2010 年版),从学科自身的发展、要求和特点出发,将近代物理的基本内容融入教材中,使物理学近代发展的新成果与物理学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为便于教学,本书保持了原教材阐述严谨、深入浅出、紧贴教学实践和符合教学规律等特点,并适当降低了课程的难度、减少了学时。与本书配套的有《物理学学习指导书》《物理学电子教案》及在线开放课程等。全书共计20 章,分上、下两卷出版,本书是下卷。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工科院校的理、工科非物理学类专业120 ~ 140 学时基础物理学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高等学校的相关专业选用,还可供中学物理教师进修、自学使用。
  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12-1 电磁感应及其基本规律
    一、 电磁感应现象
    二、 电磁感应定律
    三、 感应电动势
   §12-2 互感和自感
    一、 互感现象
    二、 自感现象
   *§12-3 涡流和趋肤效应
    一、 涡流
    二、 趋肤效应
   §12-4 磁场的能量
   *§12-5 超导体的电磁特性
   §12-6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一、 位移电流
    二、 麦克斯韦方程组
   §12-7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 从电磁振荡到电磁波
    二、 偶极振子发射的电磁波
    *三、 赫兹实验
    四、 电磁波的波谱
   *§12-8 电磁波理论
   *§12-9 电磁场的能量和动量
    一、 电磁场的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
    二、 电磁场的动量和光压
   习题
  第十三章 电路和磁路
   §13-1 基尔霍夫定律
    一、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二、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三、 注意几个问题
   §13-2 交流电和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一、 交流电的类型
    二、 描述简谐交流电的特征量
    三、 单元件的阻抗和相位差
   §13-3 交流电路的矢量图解法
    一、 串联电路
    二、 并联电路
   §13-4 交流电路的复数解法
    一、 交流电简谐量与复数的对应关系
    二、 元件和电路的复阻抗
    三、 交流电路的基尔霍夫方程组及其复数形式
   §13-5 交流电的功率
    一、 瞬时功率和有功功率
    二、 视在功率和无功功率
    *三、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13-6 串联共振电路
    一、 串联共振现象
    二、 串联共振电路的品质因数(Q值)
    三、 串联共振电路的频率选择性
   §13-7 磁路和磁路定律
    一、 在磁介质分界面上磁感应线的折射
    二、 磁路的概念
    三、 磁路定律
   习题
  第十四章 光学
   §14-1 几何光学中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一、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二、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三、 全反射
    四、 光的可逆性原理
   §14-2 光在球面上的折射
    一、 介绍几个概念
    二、 球面折射公式
    三、 高斯公式
    四、 球面折射成像的作图法
    五、 球面折射的横向放大率
   §14-3 光在球面上的反射
   §14-4 薄透镜
    一、 薄透镜
    二、 薄透镜成像
    三、 放大镜
   §14-5 光波及其相干条件
    一、 光波
    二、 光程
    三、 相干条件
    四、 获得相干光波的方法
   §14-6 杨氏双缝干涉
    一、 杨氏实验
    *二、 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分析
   §14-7 薄膜干涉
    一、 薄膜干涉
    二、 迈克耳孙干涉仪
   §14-8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衍射现象分类
    一、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二、 衍射现象的分类
   §14-9 单缝和圆孔的夫琅禾费衍射
    一、 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
    二、 圆孔的夫琅禾费衍射
   §14-10 衍射光栅
   §14-11 衍射规律的应用
    一、 光学系统分辨本领的分析
    二、 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
   *§14-12 信息光学
    一、 光学信息处理
    二、 全息照相
   §14-13 光的偏振态
    一、 自然光和线偏振光
    二、 部分偏振光
    *三、 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14-14 偏振光的获得和检测
    一、 偏振光的获得
    二、 偏振光的检测
   §14-15 旋光现象和电磁场的光效应
    一、 旋光现象
    *二、 磁致旋光效应
    *三、 电光效应
   §14-16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一、 光的吸收
    二、 光的色散
    三、 光的散射
   习题124
  第十五章 波与粒子
   §15-1 黑体辐射
    一、 热辐射
    二、 黑体辐射的基本规律
    三、 普朗克辐射公式和能量子的概念
   §15-2 光电效应
    一、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二、 经典理论遇到的困难
    三、 爱因斯坦的光子论及其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15-3 康普顿效应
    一、 康普顿效应及其观测
    二、 光子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
    三、 光的波粒二象性
   §15-4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量子论
    一、 原子的核型结构模型及其与经典理论的矛盾
    二、 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三、 玻尔的量子论
   §15-5 微观粒子的波动性
    一、 德布罗意波及其实验观测
    二、 不确定关系
   习题
  第十六章 量子力学基础
   §16-1 波函数及其统计诠释
    一、 经典物理学中的波函数
    二、 在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统计意义
    三、 波函数的空间对称性——宇称的概念
   §16-2 薛定谔方程
    一、 含时薛定谔方程
    二、 定态薛定谔方程
    三、 力学量的算符表示
    四、 本征函数、本征值和平均值
    五、 概率守恒和概率流密度矢量
   §16-3 一维势阱和势垒问题
    一、 一维无限深方势阱
    二、 势垒穿透和隧道效应
   *§16-4 一维谐振子问题
    一、 一维谐振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
    二、 一维谐振子的本征函数和能量本征值
   *§16-5 氢原子
    一、 有心力场中的薛定谔方程
    二、 角动量的本征函数和相应的量子数
    三、 径向波函数和氢原子的能级
    四、 能量的本征函数和能级的简并度
   *§16-6 氢原子中电子的概率分布
    一、 电子概率的径向分布
    二、 电子概率的角度分布
   习题
  第十七章 电子的自旋和原子的壳层结构
   §17-1 电子的自旋
    一、 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二、 电子自旋和自旋磁矩
   §17-2 原子的壳层结构
    一、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二、 原子中电子的壳层结构
   *§17-3 X射线
    一、 X射线的发射和发射谱
    二、 同步辐射
   *§17-4 激光
    一、 激光原理
    二、 激光的应用
   习题
  第十八章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概述
   §18-1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 热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 热容和焓
   §18-2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过程
    一、 等体过程
    二、 等压过程
    三、 等温过程
    四、 绝热过程
    *五、 多方过程
   §18-3 卡诺循环
    一、 循环
    二、 卡诺循环
   §18-4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二、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三、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18-5 卡诺定理
   §18-6 熵增加原理
    一、 熵的概念
    二、 熵增加原理和热力学基本关系式
   §18-7 自由能和自由焓
    一、 自由能和最大功原理
    二、 自由焓和化学势
   §18-8 热力学第三定律
    一、 获得超低温的有效方法
    二、 热力学第三定律
   §18-9 统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 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二、 系统微观运动状态的描述
    三、 三种系统及其微观态数
    四、 等概率假设
   §18-10 玻耳兹曼统计
    一、 玻耳兹曼系统的最概然分布——玻耳兹曼分布
    二、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三、 在重力场中粒子按高度的分布
   习题
  第十九章 原子核和粒子
   §19-1 原子核的一般性质
    一、 原子核的组成
    二、 原子核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三、 原子核的大小和形状
   *§19-2 原子核的量子性质
    一、 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
    二、 核磁共振
    三、 原子核的电四极矩
   §19-3 核力
    一、 核力的性质
    二、 核力的介子场理论
    三、 核力的夸克模型
   §19-4 原子核的稳定性和结合能
    一、 核素图和β稳定线
    二、 原子核的结合能
    三、 结合能的释放和利用
   §19-5 原子核衰变的基本规律
    一、 放射性衰变
    二、 放射性衰变的规律
    *三、 放射系
   §19-6 三类放射性衰变
    一、 α衰变和衰变能的概念
    二、 β衰变和中微子假说
    三、 γ衰变和穆斯堡尔效应
    四、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19-7 对粒子的探索和研究
   §19-8 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一、 关于“基本粒子”
    二、 粒子内在属性的描述
    三、 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四、 粒子的相互作用
    五、 粒子的分类
    六、 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
   §19-9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一、 三代费米子
    二、 基本相互作用
    三、 规范玻色子
   习题
  第二十章 天体和宇宙
   §20-1 宇宙中的天体
    一、 恒星
    二、 太阳系
    三、 星际物质
    四、 星系和星系团
   §20-2 太阳和它的八大行星
    一、 太阳的结构和活动
    二、 太阳的八大行星
    三、 关于太阳系大行星的新定义
   §20-3 恒星及其演化
    一、 恒星的一般物理特性
    二、 恒星的演化过程略述
   §20-4 致密天体
    一、 白矮星
    二、 中子星
    三、 黑洞
   §20-5 标准宇宙学模型
    一、 大爆炸宇宙学的观测、实验基础
    二、 大爆炸宇宙学的理论基础
    三、 宇宙学的标准模型——大爆炸宇宙学
    四、 宇宙膨胀的规律
    五、 大爆炸宇宙学理论模型的疑难
   习题
  附录
   (一) 物理学常用常量
   (二) 矢量分析中的常用关系式
   (三) 国际单位制的有关规定
  主要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