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物理学(第8版)下册(附送电子教案) / 百门精品课程项目
作者: 程守洙,江之永,高景,胡其图等
出版时间:2023-0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585704
 - 8版
 - 458613
 - 48261979-8
 - 平装
 - 16开
 - 2023-01
 - 430
 - 304
 - 工学
 - 本科
 
本书第七版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书中内容涵盖了基本要求中所有的核心内容,并精选了相当数量的拓展内容,供不同专业选用。本书第八版保持了原书特色,体系未有大的变化,尽量做到选材精当,论述严谨,行文简明;对经典物理内容进行了精简和深化,对近代物理内容进行了精选和通俗化,以加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并适当介绍了现代工程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态。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下册包括振动、波动、光学和量子物理。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非物理学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第十章 机械振动和电磁振荡
   §10-1 简谐振动
    一、简谐振动的特征及其表达式
    二、描述简谐振动的特征量
    三、简谐振动的旋转振幅矢量法
    四、几种常见的简谐振动
    五、简谐振动的能量
    *六、用能量法解简谐振动问题
   §10-2 阻尼振动
   §10-3 受迫振动 共振
    一、受迫振动
    二、共振
   §10-4 电磁振荡
    一、LC电路的振荡
    二、受迫振荡 电共振
    三、力电类比
   §10-5 一维简谐振动的合成
    一、同一直线上两个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二、同一直线上两个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拍
   *§10-6 二维简谐振动的合成
    一、相互垂直的两个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二、相互垂直的两个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10-7 振动的分解 频谱
   *§10-8 非线性振动与混沌
   习题
  第十一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
   §11-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二、机械波传播的特点
    三、波的几何描述
    四、描述波的特征量
    附录 介质的形变及其模量
   §11-2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一、波函数
    二、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三、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四、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其他形式
   §11-3 平面波的波动方程
    一、平面波的波动方程
    *二、波动方程的建立
   §11-4 波的能量 波的强度
    一、波的能量 能量密度
    二、能流 波的强度
    三、平面波和球面波的振幅
   §11-5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 反射和折射
    一、惠更斯原理
    二、波的衍射
    *三、波的反射和折射
   §11-6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一、波的叠加原理
    二、波的干涉
    三、驻波
    *四、弦线上的驻波
    五、半波损失
   §11-7 多普勒效应 冲击波
    一、多普勒效应
    二、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三、冲击波
   *§11-8 声波 超声波 次声波
    一、声压
    二、声强 声强级
    三、超声波
    四、次声波
   §11-9 电磁波
    一、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
    二、电磁波的性质
    三、电磁波的能量
    *四、电磁波的动量
    *五、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
    *六、电磁波谱
   习题
  第十二章 光学
   *§12-1 几何光学简介
    一、光的传播规律
    二、光在球面上的折射和薄透镜
    三、光学仪器
   §12-2 相干光
    一、普通光源的发光机理
    二、单色光
    三、相干光
    四、相干光的获得方法
    *五、光源的相干长度
   §12-3 双缝干涉
    一、杨氏双缝实验
    二、干涉条纹的位置
    三、干涉条纹的光强分布
    四、劳埃德镜实验
   §12-4 光程与光程差
    一、光程
    二、光程差
    三、物像之间的等光程性
    四、反射光的相位突变和附加光程差
   §12-5 薄膜干涉
    一、等倾干涉条纹
    二、增透膜和增反膜
    三、等厚干涉条纹
   §12-6 迈克耳孙干涉仪
   §12-7 光的衍射现象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一、光的衍射现象
    二、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
    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12-8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
    一、夫琅禾费单缝衍射
    *二、单缝衍射条纹光强的计算——振幅矢量法
   §12-9 夫琅禾费圆孔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一、夫琅禾费圆孔衍射
    二、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12-10 光栅衍射
    一、光栅衍射
    二、光栅衍射条纹的成因
    三、光栅方程
    四、缺级
    五、光栅光谱
    *六、光栅衍射的光强分布
    *七、光栅的分辨本领
    八、干涉、衍射的区别和联系
   *§12-11 X射线的衍射
   §12-12 光的偏振状态
    一、线偏振光(平面偏振光)
    二、自然光
    三、部分偏振光
    四、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
   §12-13 起偏和检偏 马吕斯定律
    一、起偏和检偏
    二、马吕斯定律
   §12-14 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
   *§12-15 光的双折射
    一、寻常光和非寻常光
    二、光轴 主平面
    三、单轴晶体的子波波阵面
    四、惠更斯原理在双折射现象中的应用
    五、晶体的二向色性和偏振片
   *§12-16 偏振光的干涉 人为双折射
    一、偏振光的干涉
    二、人为双折射
   *§12-17 旋光性
   *§12-18 现代光学简介
    一、傅里叶光学
    二、全息照相
    三、非线性光学
   习题
  第十三章 早期量子论和量子力学基础
   §13-1 热辐射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
    一、热辐射现象的描述
    二、黑体辐射实验定律
    三、经典理论的困难
    四、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
   §13-2 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二、光的波动说的缺陷
    三、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
    四、光的波粒二象性
   §13-3 康普顿效应
    一、康普顿效应
    二、光子理论的解释
   *§13-4 氢原子光谱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一、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
    二、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三、氢原子轨道半径和能量的计算
    四、玻尔理论的缺陷
   §13-5 德布罗意波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德布罗意波
    二、戴维森-革末实验
    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13-6 不确定性原理
   §13-7 波函数及其统计诠释
    一、物质波波函数及其统计诠释
    *二、量子态叠加原理
    *三、量子计算机
   §13-8 薛定谔方程
   §13-9 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的应用
    一、一维无限深势阱
    二、一维势垒 隧道效应
    *三、谐振子
   §13-10 量子力学中的氢原子问题
    一、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
    二、氢原子中电子的概率分布
   §13-11 电子的自旋 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一、施特恩-格拉赫实验
    二、电子的自旋
    三、四个量子数
    四、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习题
  *第十四章 激光和固体的量子理论简介
   §14-1 激光
    一、受激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
    二、产生激光的基本条件
    三、激光器
    四、激光的特性及其应用
    五、激光冷却
   §14-2 固体的能带结构
    一、电子共有化
    二、能带的形成
    三、满带、导带和禁带
    四、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14-3 半导体
    一、本征半导体
    二、杂质半导体
    三、pn结
   §14-4 超导体
    一、超导电现象
    二、超导体的主要特性
    三、BCS理论
    四、超导电性的应用
   §14-5 团簇和纳米材料
    一、团簇 足球烯
    二、纳米材料
    三、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习题
  *第十五章 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简介
   §15-1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一、原子核的电荷和质量
    二、原子核的大小
    三、核子和核的自旋与磁矩
    四、核磁共振
    五、核力和介子
   §15-2 原子核的结合能 裂变和聚变
    一、原子核的结合能
    二、重核的裂变
    三、轻核的聚变
   §15-3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
    一、放射性衰变定律
    二、放射性强度
    三、α衰变
    四、β衰变
    五、γ衰变
    六、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15-4 粒子物理简介
    一、粒子的发现概况
    二、粒子的分类
    三、粒子的相互作用
    四、守恒定律
    五、强子的夸克模型
    六、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与相互作用
   §15-5 宇宙学简介
    一、哈勃定律 宇宙膨胀说
    二、宇宙大爆炸模型
    三、宇宙的演化
    四、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成功和困难
    五、宇宙的未来
   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