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进入在线书城
#
  • #

出版时间:2014年1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以下为《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信出版社
  • 9787508643281
  • 301227
  • 2014年1月
作者简介
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长乐人。台湾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回台湾。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著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近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推广工作。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先秦、汉魏、两晋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逐渐成熟的阶段,是一幅幅陶冶性灵、崇尚自然,充满激情的生活画卷,它们的美满溢着情窦初开、浪漫忧思、风骨铮铮,为后世的文学树立了不同的典范。

蒋勋先生从美学角度系统解析从先秦到“五四”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蒋勋说文学》分上、下两册,上册讲述从《诗经》到陶渊明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下册从唐宋散文讲到五四新文学。

《诗经》开启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自身带有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朴实与天真,自由抒发所思所想。这种朴素的审美在其后数千年的中国文学中一直存在。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的代表,熔生命激情与绚烂想象为一炉,提供了与《诗经》完全不同的、铺张华丽的审美范本。

汉乐府是来自田陌市井的歌声,既有《诗经》的质朴,又有《楚辞》的不羁,蒸腾着盛世的蓬勃生命力。

《古诗十九首》诞生于文人阶层兴起的年代,上承《诗经》,下启魏晋,以文人忧思观照民间,促使文人诗成为后世传世诗歌中的主要部分,建立起了格律美的规范。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纷繁的时代,不仅有多种多样的人,而且每个人身上都展现出多面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魏晋和我们现在的时代很像,有很多可能性,有很多凸显自己的机会,或许由于最终的归宿无法改变,所以人们最重视的是当下的状态。

陶渊明的诗文中有一种“出走”的气质,但最后总会回到真实的生活当中,从现实的山水回到内心的田园,实现内化的自我完成。

“诗比历史更真实。”它蕴藏了生活的本质,连缀起古今一贯的情感。文学中流传千年的美、诗意与哲思,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悲悯着伤痛,抚慰着渴望,释放着天性,开解着生命的困惑,听蒋勋讲述千年的文学之美。
目录
第1讲 《诗经》:初民的情怀

从“诗”到《诗经》

诗无达诂

《氓》:初的欢愉,后的哀怨

风、雅、颂与赋、比、兴

农业时代的静美与乡愁

耽溺与流逝中的爱及青春

《黍离》:诗比历史更真实

《蒹葭》:如水素淡,不弃不怨

《绵》:周人的建国史诗

《女曰鸡鸣》:与子偕老,莫不静好

第二讲 《楚辞》:南方的激情

《楚辞》中的宇宙

激越华美的生命力量

第三讲 汉乐府:田陌市井的歌声

野性与浪漫

《上邪》:刚烈的誓言

来自民间的诗与情

《公无渡河》:质朴的情感呐喊

《江南》:劳动的诗意

文学即是生态

《陌上桑》:尊严与世俗

《饮马长城窟行》: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第四讲 《古诗十九首》:文人的忧思

重新回到民间

文学是照进现实的一道光

文人阶层与文人诗

《行行重行行》:思念与离别

《西北有高楼》:看不见的佳人

《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庭中有奇树》:含蓄的情意

《迢迢牵牛星》:一水间的哀伤

《驱车上东门》: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第五讲 魏晋文学:多元时代的归宿

《短歌行》:孤独的诗人,孤独的霸主

不同生命经验的对话

篡位者的心灵故乡

《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名都篇》:青春像花开一样

《洛神赋》:作为独立个体的女性之美

竹林七贤与文人的自我完成

书画中的魏晋风度

第六讲 陶渊明:生命的出走

《饮酒》:闹市中的田园梦

《形影神赠答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杂诗》: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桃花源记》:坦荡得一如清水时,就会看到美的东西

《归去来兮辞》:追寻生命自然的快乐



《蒋勋说文学:从唐代散文到现代文学》目录:

第1讲 韩愈与柳宗元

重建古文的传统

《祭十二郎文》: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送李愿归盘谷序》:隐士的生命空间

《柳子厚墓志铭》: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

《送孟东野序》:不平则鸣

《钴潭记》:清淡山水后的激情

《捕蛇者说》:民间的声音

第二讲 元曲与关汉卿

散曲与杂剧

《天净沙?秋思》:生命的落寞与流浪

《天净沙?秋》:岁月时序,永远如此

留白创造伟大的时刻

关汉卿: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单刀会》: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窦娥冤》:感天动地的力量

第三讲 《水浒传》:小说与历史

说书人在讲故事

“定稿”之前

说唱文学的传统

生命的美学形态

不断丰富的口传文学

来自民间的叛逆

用小说讲真话

第四讲 游园惊梦

写情

生命中的温暖和知己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青春的渴望与闲愁

第五讲 唐寅、徐渭与张岱

唐寅:不损胸前一片天

徐渭:笔底明珠无处卖

生命的不同形状

张岱:“真气”与“深情”

文学的性情

第六讲 《红楼梦》:青春王国

文学史的期末考

此系身前身后事

“青春”是《红楼梦》的美学基础

如果有一首诗,写出了生命的结局

大观园:写实与象征之间的世界

宝玉是一个善良的人

生命中爆发的力量

刘姥姥的“颠覆”

晚清小说的社会意识

第七讲 民国文学

重逢“海上花”

“呐喊”与“彷徨”

“边城”来的人

按住时代脉搏的文学

第八讲 台湾文学

书写熟悉的地方

文学使人靠近



《蒋勋说唐诗》目录:

第1讲 大唐盛世

诗像一粒珍珠

唐代是诗的盛世

新绣罗裙两面红,一面狮子一面龙

菩提萨埵与水到渠成

文学的内容与形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诗人的孤独感

游牧民族的华丽

唐诗里的残酷

侠的精神

唐朝是一场精彩的戏

第二讲 春江花月夜

唐朝是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

生命的独立性

与道德无关的生命状态

何处春江无月明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宇宙意识

牵连和挂念予生命以意义

愿逐月华流照君

归宿

交响曲的结尾

交响诗乐章

第三讲 王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无人”

山水中生命的状态

《洛阳女儿行》:贵游文学的传统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相逢意气为君饮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第四讲 李白

诗歌的传统与创新

角色转换

青梅竹马

定格

浪漫诗的极

盛放与孤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贵重的是生命的自我反省

诗存在于生活中

“诗仙”和“诗圣”

柔情与阳刚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忧伤与豁达

我本楚狂人

美到致的感伤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第五讲 杜甫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社会意识的觉醒

记录时代的悲剧

人世间不可解的忧愁

离乱与还乡

晚年自伤

第六讲 白居易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文学中有对生命的丰富关怀

《长恨歌》——本事

《长恨歌》——梦寻

《琵琶行》——音乐

《琵琶行》——深情

第七讲 李商隐

唯美的回忆

幻灭与眷恋的纠缠

繁华的沉淀

抽象与象征

深知身在情长在

更持红烛赏残花

人间重晚晴

此情可待成追忆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生命的荒凉本质

寻找知己的孤独

典型情诗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泪与啼

晚唐的生命情调

深的情感



《蒋勋说宋词》目录

第1讲 李煜

唐诗何以变成宋词

前半生的醉生梦死,后半生的亡国之痛

富贵繁华都幻灭了

命运的错置

俗世文学自有其活泼与力量

有如流行歌曲

对繁华的追忆

唐诗的规矩被打破

人间没个安排处

无奈夜长人不寐

《浪淘沙》:李后主在美学上的极

第二讲 从五代词到宋词

诗和词之间的界限

词长于抒情

词是视觉性非常高的文学形式

从风花雪月到《花间集》

“自恋”的美学经验

以一朵花或一枚雪片的姿态体会宇宙自然

文人的从容

包容之美

深情存于万事万物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第三讲 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

“分裂”的知识分子

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宁静

越感伤和喜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感伤与温暖并存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中国文学中的夜晚经验

庭院深深深几许

白发戴花君莫笑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富有而不轻浮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天赋与轻狂

行人更在春山外

率性令生命优美

第四讲 柳永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慢词”自柳永开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今宵酒醒何处

第五讲 苏轼

可豪迈,可深情,可喜气,可忧伤

不思量,自难忘

偷窥——中国文学少有的美学经验

融合儒、释、道

可以和历史对话的人,已经不在乎活在当下

绵中裹铁

文学重要的是活出自己

第六讲 从北宋词到南宋词

具备美学品质的朝代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音乐性与文学性

文学的形式有时代性

形式上的完美主义者

阳刚与阴柔没有高低之分

一旦讲求形式,也就是没落的开始

向两极发展的美学品格

第七讲 秦观、周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