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6-09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以下为《经济学基础(第二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试读
  • 科学出版社
  • 9787030499813
  • 2版
  • 364930
  • 65243172-7
  • 平装
  • 16开
  • 2016-09
  • 300
  • 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F0
  • 经济学
  • 高职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全书共十四章,包括微观层次的需求与供给、效用与消费者行为、生产与成本、市场结构、生产要素与分配、市场失灵与政府;宏观层次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失业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同时,通过介绍分析开放经济学、网络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经济学发展前言,使相关知识与理论更加契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经济学的入门书籍供其他专业背景的初学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导论:经济学的前世今生 1
第一节 寻找经济学 2
一、现实中的经济学 2
二、生活中的经济学家 3
三、经济学的几个关键性概念 4
第二节 经济学十大原理 7
一、理性人假设与机会成本 7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8
三、边际生产率递减与规模经济 9
四、配第-克拉克定律与产业结构 11
五、有效需求原理与国家干预 14
六、经济周期与网络乘数 14
七、比较优势学说 15
八、市场交易的成本 16
九、效率与公平的权衡 17
十、经济增长方式与可持续发展 17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9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9
二、理论形成过程 19
第四节 经济学的基础架构 21
一、微观经济学 21
二、宏观经济学 22
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22
小结 23
复习思考题 23
练习 23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 24
第一节 需求理论 25
一、需求和需求量 25
二、需求曲线 26
三、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27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30
五、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31
第二节 供给理论 32
一、供给和供给量 32
二、供给曲线 32
三、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34
四、供给的变化和供给量的变化 35
第三节 均衡价格及其决定 36
一、均衡及均衡价格 36
二、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37
三、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39
第四节 弹性理论 40
一、需求弹性 41
二、供给弹性 46
小结 48
复习思考题 48
练习 48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49
第一节 效用论概述 50
一、效用产生的前提——欲望 50
二、效用 51
三、效用的特点 52
四、效用评价 53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的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 54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54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55
三、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原则 57
四、消费者剩余 58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的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59
一、消费者偏好 59
二、无差异曲线 60
三、边际替代率递减 61
四、消费者预算线 62
五、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均衡实现 63
小结 65
复习思考题 65
练习 65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66
第一节 生产函数 67
一、生产和生产要素 68
二、生产函数 68
第二节 生产要素投入的组合分析 71
一、等产量线 71
二、等成本线 74
三、生产者均衡 74
四、规模经济 76
第三节 成本分析 77
一、各类成本的基本概念 77
二、短期成本分析 79
三、长期成本分析 82
四、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 83
小结 84
复习思考题 85
练习 85
第五章 市场理论 86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87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87
二、个别厂商的需求曲线 88
三、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 89
四、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 92
第二节 完全垄断市场 92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 92
二、完全垄断厂商短期均衡 94
三、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 95
四、完全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95
第三节 垄断竞争 96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96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 96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营销策略 97
第四节 寡头垄断市场 99
一、寡头垄断厂商的条件 99
二、寡头垄断厂商的均衡 99
三、寡头垄断与博弈论 100
小结 101
复习思考题 101
练习 102
第六章 分配理论 103
第一节 工资理论 104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工资的决定 104
二、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105
三、劳动报酬的区别 106
第二节 利息理论 107
一、利息概述 107
二、利息率的决定 108
第三节 地租理论 109
一、土地的需求 109
二、土地的供给 109
三、地租的决定 109
四、生产者剩余 110
五、级差地租 111
第四节 利润理论 111
一、利润 111
二、隐性成本 112
三、正常利润 112
四、经济利润 112
小结 113
复习思考题 114
练习 114
第七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 115
第一节 垄断与市场失灵 117
一、垄断 117
二、垄断造成的效率损失 117
三、政府对垄断的干预 117
第二节 外部性 120
一、外部性概念 120
二、外部性的纠正 121
三、科斯定理 122
第三节 公共物品 123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 123
二、公共物品的分类 123
三、“免费搭车问题” 124
第四节 信息不对称 125
一、信息不对称的概念 125
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结果 126
小结 127
复习思考题 128
练习 128
第八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29
第一节 国民收入及其核算 130
一、国内生产总值 130
二、国民生产总值 131
三、其他总量指标 133
四、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134
第二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37
一、总需求的构成 138
二、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 138
三、消费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139
四、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变动 141
五、乘数理论 142
第三节 IS-LM模型 143
一、IS曲线 143
二、LM曲线 143
三、利率可变条件下的均衡收入 144
第四节 总供求模型 145
一、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145
二、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46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47
小结 149
复习思考题 149
练习 150
第九章 通货膨胀、失业与经济周期 151
第一节 通货膨胀 152
一、通货膨胀概述 152
二、通货紧缩 154
三、通货膨胀的测量与计算 156
四、通货膨胀的类型 157
第二节 失业 160
一、失业的概念 161
二、失业的衡量 162
三、失业的类型 162
四、失业的原因 163
五、新概念:知识失业 164
第三节 经济周期理论 165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165
二、经济周期的分类 166
三、引起经济周期的原因 167
小结 168
复习思考题 169
练习 169
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 170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71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内容 171
二、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 173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 175
第二节 财政政策 176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176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 176
三、财政政策的运用 178
第三节 货币政策 180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180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 183
三、货币政策的运用 185
第四节 供给管理政策 186
一、收入政策 186
二、人力政策 187
三、其他政策 187
四、供给学派与“拉弗曲线” 188
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应用与协调 189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应用 189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91
三、相机抉择 191
小结 193
复习思考题 193
练习 193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学 194
第一节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应用 196
一、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196
二、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 199
三、贸易壁垒 200
第二节 国际收支与汇率 203
一、国际收支 203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203
三、汇率 206
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 212
一、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212
二、开放经济的乘数理论 213
第四节 开放经济下的经济政策 214
一、内外均衡的矛盾关系 214
二、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 214
小结 215
复习思考题 215
练习 215
第十二章 网络经济学 216
第一节 网络经济学的出现 218
一、网络与网络经济 218
二、网络经济的发展 219
三、网络经济学的特征 223
四、网络经济四大定律 227
第二节 网络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 228
一、边际效用递增 230
二、产品的价格与性能出现反经济现象 230
三、信息的相对对称性 231
四、“创造性破坏”后的垄断 232
五、正外部效应 234
六、可持续性 234
七、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影响 234
八、金融“双重虚拟性” 235
第三节 网络经济中的政府 237
一、网络调节机制 237
二、网络经济下的政府部门 238
三、网络经济下的政府职能 239
小结 240
复习思考题 241
练习 241
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学 242
第一节 国民经济管理 243
一、政府经济职能 243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和手段 245
三、国民经济管理的组织体系 248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总供求管理 250
一、消费需求管理 250
二、投资需求管理 252
三、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管理 257
第三节 国民经济运行预测与调控 259
一、国民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 259
二、经济周期的宏观控制 263
三、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 266
小结 273
复习思考题 273
练习 273
第十四章 经济学理论发展前沿 274
第一节 经济学发展与诺贝尔经济学奖 275
第二节 诺贝尔经济学奖典型理论 276
一、新国际贸易理论 276
二、世代交叠模型 277
三、宏观经济中的因果关系 277
第三节 经济理论与现实 279
一、监管者面前难以调控的天平 279
二、巧妙的制度设计 279
三、理论与现实的交锋 280
四、对竞争的关照 280
小结 281
复习思考题 281
练习 281
参考文献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