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学(第2版)
作者: 姜汉侨 段昌群 杨树华 王崇云 苏文华
出版时间:2010-05-04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91308
 - 2
 - 132089
 - 0045153210-5
 - 平装
 - 16开
 - 2010-05-04
 - 450
 - 316
 
本书从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着手,以生态适应和协同进化为主线,从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地位出发,依次分析群落、种群、个体等不同层次上植物的生态现象,并将每个层次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
本书力求反映植物生态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将生态系统服务、Meta-种群、构件理论、生物入侵及转基因植物等前沿领域及热点问题在相应章节中进行了介绍;各章都有思考题、推荐读物和推荐网络资源,以方便学生复习和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书主要供高等学校生态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从事生态学、环境保护领域以及农、林、水等行业的科技工作人员使用和参考。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绪论
    1 生态学的学科范畴
     1.1 人与自然
     1.2 生态学的定义
    2 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1 植物与环境
     2.2 植物种群与植物群落
    3 植物生态学的内容体系及研究特点
    4 植物生态学发展简史
     4.1 植物生态学的历史前期
     4.2 植物生态学的建立
     4.3 植物生态学的新进展
    小结
    思考题
    推荐读物
    推荐网络资源
   第二章 植物的生存环境
    1 地球的物理环境圈层
     1.1 大气圈
     1.2 水圈
     1.3 岩石圈(及土壤圈)
    2 生物圈
     2.1 生物圈的概念
     2.2 生物圈中的植被及其环境
    3 环境因子的分类
    4 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
     4.1 生态因子作用的综合性
     4.2 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
    5 环境的尺度
     5.1 环境的尺度和植物的层次
     5.2 空间和时间尺度
    小结
    思考题
    推荐读物
    推荐网络资源
   第三章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1.1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1.2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功能成分之间的协同关系
    2 初级生产
     2.1 初级生产力的概念
     2.2 影响初级生产的主要因素
     2.3 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3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功能
     3.1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
     3.2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3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4 植物对生态环境的改良与调节
    4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平衡
     4.1 植物在生态平衡中的基础地位
     4.2 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5 植物与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
     5.1 资源保障
     5.2 环境支持
    小结
    思考题
    推荐读物
    推荐网络资源
  第二部分 植物群落生态
   第四章 植物群落的结构
    1 植物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
     1.1 群落的最小面积
     1.2 群落种类成分的数量特征
     1.3 群落组成成分的分析
    2 群落的垂直与水平结构
     2.1 群落的垂直结构(成层性)
     2.2 群落的水平结构
    3 群落的外貌
     3.1 层片结构(生活型组成)
     3.2 生活型谱
     3.3 层片与层次
    小结
    思考题
    推荐读物
    推荐网络资源
   第五章 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1 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
     1.1 植物的迁移、定居和竞争
     1.2 植物群落形成的过程
     1.3 植物群落发育的时期
     1.4 植物群落的周期性和年际变化
    2 植物群落原生演替的模式
     2.1 旱生演替系列
     2.2 水生演替系列
     2.3 演替的进展和逆行
     2.4 关于演替顶极理论
    3 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3.1 次生演替的一般类型
     3.2 次生演替的规律及应用
     3.3 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小结
    思考题
    推荐读物
    推荐网络资源
   第六章 植被分类及主要类型
    1 植被分类及其研究途径
     1.1 植被分类的目的
     1.2 植被分类的途径
    2 基于植物区系的群落分类
     2.1 群落类型的综合特征
     2.2 群落分类的一般步骤
    3 中国植被分类的系统和单位
    4 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4.1 常雨木本群落
     4.2 雨绿木本群落
     4.3 照叶木本群落
     4.4 硬叶木本群落
     4.5 夏绿木本群落
     4.6 针叶木本群落
     4.7 雨绿干燥草本群落
     4.8 夏绿干燥草本群落
     4.9 中生草本群落
     4.10 湿生草本群落
     4.11 水生草本群落
     4.12 干荒漠群落
     4.13 冻荒漠群落
    5 植被制图
     5.1 植被图的种类
     5.2 植被制图的基本要求
     5.3 植被制图的步骤
     5.4 3S技术在植被制图中的应用
    小结
    思考题
    推荐读物
    推荐网络资源
   第七章 植被的分布和植被区划
    1 气候与植被
     1.1 气候
     1.2 植被在“理想大陆”上的分布图式
    2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2.1 纬度地带性
     2.2 经度地带性
     2.3 中国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分布
    3 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3.1 植被分布的垂直带
     3.2 植被垂直带与水平带
     3.3 经度对植被垂直带谱的影响
    4 地带性植被的过渡类型
     4.1 纬度地带性植被的过渡带
     4.2 经度地带性植被的过渡带
    5 区域性植物群落的分布
     5.1 区域性的植物群落调查
     5.2 区域内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分析
     5.3 地形对群落分布的影响
     5.4 植物群落的边界
    6 植被区划
     6.1 植被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6.2 中国植被分区的单位和系统
     6.3 植被区划成果的应用
    小结
    思考题
    推荐读物
    推荐网络资源
  第三部分 植物种群生态
   第八章 植物种群的分布与数量
    1 种群概念与植物种群的特点
     1.1 种群的概念
     1.2 种群的特征
     1.3 植物种群的特性
    2 种群的分布
     2.1 种群的空间分布
     2.2 种群内个体的分布格局
     2.3 集合种群(Meta-种群)
    3 植物种群的数量特征
     3.1 植物种群的数量取样
     3.2 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3.3 种群的年龄结构
     3.4 植物的构件种群
    小结
    思考题
    推荐读物
    推荐网络资源
   第九章 植物种群的动态和调节
    1 植物种群数量动态的描述
     1.1 生命表及其编制
     1.2 Leslie矩阵
     1.3 存活曲线
     1.4 种群增长模型
     1.5 植物构件增长与个体增长
    2 影响植物种群动态的因素
     2.1 生殖生态学特征
     2.2 种群生活周期
     2.3 干扰与灾变
    3 植物种群调节
     3.1 密度制约
     3.2 非密度制约
     3.3 无性系生长
    小结
    思考题
    推荐读物
    推荐网络资源
   第十章 植物种群的质量与种间关系
    1 植物种群适应与分化的遗传基础
     1.1 植物种群遗传结构概述
     1.2 植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2 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
     2.1 Castle-Hardy-Weinberg定理
     2.2 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3 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与进化
     3.1 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
     3.2 种群生态分化的成因与遗传来源
     3.3 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与物种形成
    4 植物种群的数量与质量变化
     4.1 种群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4.2 遗传多样性与进化灵活度
     4.3 过度利用与物种灭绝
    5 植物种群生态分化中形成的种间关系
     5.1 竞争
     5.2 他感化学作用
     5.3 偏利共生
     5.4 互利共生
     5.5 寄生
     5.6 植物与食草者
     5.7 食虫植物
    小结
    思考题
    推荐读物
    推荐网络资源
  第四部分 植物个体生态
   第十一章 植物的生态适应
    1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1.1 生态适应的概念
     1.2 环境与植物的适应性
    2 植物的生活史格局
     2.1 资源配置
     2.2 生活史格局的类型
    3 植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与进化
     3.1 植物对极端自然环境的适应与进化
     3.2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与进化
    4 植物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4.1 植物的生态型
     4.2 植物的生活型
    小结
    思考题
    推荐读物
    推荐网络资源
   第十二章 植物与自然生态因子的关系
    1 植物与光的生态关系
     1.1 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2 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
     1.3 光合作用的不同碳代谢途径对环境的适应
    2 植物与温度的生态关系
     2.1 温度的生态作用
     2.2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3 植物与水的生态关系
     3.1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3.2 植物对水因子的生态适应
     3.3 以水分为主导因子的生态类型
     3.4 植物对极端水分条件的适应
    4 植物与土壤的生态关系
     4.1 土壤的性质与植物的生态关系
     4.2 以土壤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小结
    思考题
    推荐读物
    推荐网络资源
   第十三章 植物与人类活动的生态关系
    1 人类优化植物生存环境,扩大植物分布
     1.1 植物的引种
     1.2 植物引种的基本原则
    2 环境污染与植物的生态关系
     2.1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2.2 利用植物防治环境污染
    3 植物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
     3.1 生物入侵的概念
     3.2 植物生物入侵带来的生态问题
    4 转基因植物的释放及生态风险
     4.1 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影响
     4.2 转基因植物释放的生态风险评估
    小结
    思考题
    推荐读物
    推荐网络资源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