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草和草地生态学
作者: David J.Gibson著;张新时,唐海萍等译
出版时间:2018-09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492620
 - 1版
 - 227437
 - 48266336-6
 - 平装
 - 16开
 - 2018-09
 - 500
 - 340
 - S812.29
 - 环境类
 -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草地唤起激情,她们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群区,代表了不可胜数的生物多样性来源,并且提供了重要的产品和服务。她们是我们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第一次站立和走过的地方。本书参考了来自生态、自然历史和农业学科的大量文献,系统讲解了草地的起源和发展演变,世界草地的分布和功能;从禾草的系统与进化到其生态形态学和解剖学结构再到生理机制;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尺度分别介绍了草地生态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热点;最后从草地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角度介绍了火、放牧、干旱等对草原的干扰以及牧区的管理和草地生态系统的重建。全书系统性强,层次分明,可作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参考书,并且有助于那些禾草和草地的研究者、土地管理者以及世界各地对草原感兴趣的任何人,来理解和热爱我们生活的地球,特别是其中的草原。
  前辅文
  第1 章 导论
   1.1 草地的定义及其同义词问题
   1.2 世界草地的范围
   1.3 草地的丧失
   1.4 草地的产品和服务
   1.5 早期的草地生态学家
  第2 章 系统与进化
   2.1 禾本科的特征
   2.2 禾草分类的传统与现代观点
   2.3 各亚科的特征
   2.4 化石证据与进化
  第3 章 生态形态学和解剖学
   3.1 发育形态学———植物繁殖单位
   3.2 燕麦的结构
   3.3 茎秆
   3.4 叶
   3.5 根
   3.6 花序和小穗
   3.7 禾草种子及幼苗发育
   3.8 解剖学
  第4 章 生理学
   4.1 C3 植物和C4 植物光合作用
   4.2 牧草品质
   4.3 次级化合物:抗捕食防御物质和他感物质
   4.4 硅
   4.5 草本植物无性繁殖的生理整合和无性系分株的调节机制
  第5 章 种群生态学
   5.1 繁殖和种群动态
   5.2 真菌关系
   5.3 遗传生态学
  第6 章 群落生态学
   6.1 植被-环境关系
   6.2 演替
   6.3 物种的相互作用
   6.4 草地群落结构模型
   6.5 小结:尺度问题
  第7 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7.1 能量和生产力
   7.2 养分循环
   7.3 分解作用
   7.4 草原土壤
  第8 章 世界草地
   8.1 植被描述方法
   8.2 世界草地概述
   8.3 区域草地分类案例
  第9 章 干扰
   9.1 干扰的概念
   9.2 火
   9.3 食草作用
   9.4 干旱
  第10 章 管理和重建
   10.1 管理技术和目标
   10.2 牧区评价
   10.3 重建
  参考文献
  植物名索引
  动物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
  译后记
  彩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