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第二版)
¥98.00定价
作者: 张维合
出版时间:2024-08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449429
- 2版
- 526969
- 67254334-5
- 16开
- 2024-08
- 机械类、材料类
- 本科 高职 高职本科(应用型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本书共20章。首先,概述了塑料原料及成型工艺基础知识,介绍了常用塑料的性能及成型工艺条件、塑件设计。其次,详细介绍了注塑模具各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内容、设计原则、设计要点,以及快速发展的热流道模具技术。然后,简述塑料其他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材,并可作为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材使用,亦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
目录
第 1 章 塑料基础知识 1
1.1塑料的概念 1 1.2 塑料的组成 2 1.2.1 树脂 2 1.2.2 添加剂 2
1.3 塑料的分类 3 1.3.1 根据塑料中树脂的分子结构和受热后表现分类 4 1.3.2 根据塑料性能及用途分类 4 1.3.3 根据塑料的结晶形态分类 5 1.3.4 其他分类方法 6
1.4 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6 1.4.1 塑料的优点 6 1.4.2 塑料的缺点 7
1.5 塑料的性能 8 1.5.1 塑料的使用性能 8 1.5.2 塑料的工艺性能 9 本章小结 17 复习与思考 18
第 2 章 注塑模具与注塑机 19
2.1 注塑模具 19 2.1.1 注塑模具的概念 19 2.1.2 注塑模具的分类 20 2.1.3 注塑模具的基本组成 22
2.2 注塑机 27 2.2.1 注塑机分类 27 2.2.2 注塑机的基本结构 28 2.2.3 注塑机的技术参数 29 2.2.4 注塑机的选用 30
本章小结 33 复习与思考 33
第 3 章 注射成型工艺 35
3.1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35 3.1.1 塑化计量 35 3.1.2 注射充模 38 3.1.3 冷却定型 40
3.2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 43 3.2.1 注射温度 43 3.2.2 注射压力 46 3.2.3 成型周期 55 本章小结 57 复习与思考 57
第 4 章 常用塑料性能及成型工艺条件 58
4.1 聚氯乙烯 58 4.2 聚乙烯 59 4.3 聚丙烯 61 4.4 聚苯乙烯 62 4.5 高抗冲聚苯乙烯 63 4.6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64 4.7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65 4.8 聚酰胺 65 4.9 聚甲醛 66 4.10 聚碳酸酯 67 4.11 聚砜 69 4.12 聚苯醚 70 4.13 聚甲基丙烯酸酯 70 4.14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71 4.15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72 4.16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72 4.17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73 4.18 醋酸丁酸纤维素 74 4.19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74 4.20 热塑性增强塑料 75 4.20.1 成型工艺特点 75 4.20.2 成型注意事项 75 4.20.3 对模具设计的要求 76
4.21 透明塑料 76 4.21.1 对制品的设计和模具设计的要求 77 4.21.2 对注塑成型工艺的要求 77 4.21.3 其他方面的问题 77
4.22 热固性塑料 78 4.22.1 酚醛塑料 78 4.22.2 环氧树脂 78 4.22.3 氨基塑料 78
4.23 塑件的后处理 79 本章小结 79 复习与思考 80
第 5 章 塑件设计基础知识 81
5.1 塑件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81 5.1.1 壁厚均匀 81 5.1.2 力求使塑件结构简单, 易于成型 83 5.1.3 保证强度和刚度 85 5.1.4 装配间隙合理 85 5.1.5 其他原则 86
5.2 塑件的尺寸与精度 86 5.2.1 塑件的尺寸 86 5.2.2 塑件的精度 87 5.2.3 塑件的表面质量 88
5.3 塑件的常见结构设计 89 5.3.1 脱模斜度 89 5.3.2 塑件外形及壁厚 90 5.3.3 圆角 91 5.3.4 加强筋 92 5.3.5 凸起 93 5.3.6 孔的设计 93 5.3.7 螺纹设计 95 5.3.8 螺钉连接柱的设计 96 5.3.9 嵌件设计 97 5.3.10 塑件上的文字或标记符号 99 5.3.11 搭扣的设计 100 5.3.12 塑件超声波焊接线设计 102 本章小结 104 复习与思考 105
第 6 章 注塑模具成型零件设计 106 6.1 概述 106
6.1.1 成型零件的概念 106 6.1.2 成型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106 6.1.3 成型零件的设计内容和一般步骤 108
6.2 型腔数量的确定 108 6.2.1 确定型腔数量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108 6.2.2 确定型腔数量的方法 109
6.3 模具分型面设计 110 6.3.1 分型面设计主要内容 110 6.3.2 塑件分型线和模具分型面的关系 110 6.3.3 模具分型面的进一步定义 112 6.3.4 分型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112 6.3.5 分型面设计要点 115
6.4 型腔排位以及内模镶件外形尺寸设计 116 6.4.1 型腔排位的一般原则 117 6.4.2 确定内模镶件外形尺寸 119 6.4.3 内模镶件配合尺寸与公差 125 6.4.4 内模镶件成型尺寸的计算 125 6.4.5 脱模斜度 127 6.4.6 内模镶件的成型表面粗糙度 127
6.5 定模镶件设计 128 6.5.1 定模镶件的基本结构 128 6.5.2 组合式镶件的适用场合 128
6.6 动模镶件设计 129 6.6.1 动模镶件的基本结构 129 6.6.2 动模镶件几种典型结构的镶拼方式 130
6.7 镶件的紧固和防转 135 6.7.1 镶件的紧固 135 6.7.2 镶件的防转 138 本章小结 138 复习与思考 139
第 7 章 注塑模具结构件的设计 140
7.1 概述 140 7.2 模架的设计 141 7.2.1 模架分类 141 7.2.2 模架规格型号的选用 142 7.2.3 定模 A 板和动模 B 板的设计 144 7.2.4 垫块设计 147
7.3 定距分型机构设计 147 7.3.1 三板模具开模顺序 147
7.3.2 三板模具开模距离 148 7.3.3 定距分型机构种类 148
7.4 撑柱设计 150 7.4.1 撑柱的装配 150 7.4.2 撑柱数量的确定 150
7.5 弹簧设计 151 7.5.1 推件固定板复位弹簧设计 151 7.5.2 侧向抽芯机构中的弹簧设计 153 7.5.3 模具活动板之间的弹簧 154
7.6 定位圈设计 155 7.7 紧固螺钉设计 155 7.7.1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内六角螺钉) 155 7.7.2 无头螺钉 156 本章小结 157 复习与思考 157
第 8 章 注塑模侧向抽芯机构设计 158
8.1 侧向抽芯机构的概念 158 8.2 侧向抽芯机构的使用条件 159 8.3 侧向抽芯机构的分类 160 8.4 “滑块+斜导柱”侧向抽芯机构 161 8.4.1 “滑块+斜导柱” 外侧抽芯机构 161 8.4.2 “滑块+斜导柱” 内侧抽芯机构 163 8.4.3 斜导柱的设计 163 8.4.4 滑块的设计 168 8.4.5 压块的设计 174 8.4.6 锁紧块的设计 175 8.4.7 如何实行延时抽芯 176 8.4.8 斜导柱侧向抽芯机构设计其他注意事项 177
8.5 “滑块+ 弯销”侧向抽芯机构 177 8.5.1 基本结构 177 8.5.2 设计要点 178 8.5.3 使用场合 178
8.6 “滑块+T 形块”侧向抽芯机构 179 8.6.1 基本结构 179 8.6.2 工作原理 180 8.6.3 设计要点 180
8.7 “滑块+液压缸”的侧向抽芯机构 180 8.7.1 基本结构 180
8.7.2 设计要点 180 8.8 斜推杆抽芯机构 181 8.8.1 斜推杆基本结构 181 8.8.2 斜推杆抽芯过程 182 8.8.3 斜推杆分类 182 8.8.4 斜推杆倾斜角度设计 183 8.8.5 斜推杆的设计要点 183 8.8.6 定模斜推杆结构 185
8.9 斜滑块抽芯机构 186 8.9.1 斜滑块抽芯机构的概念 186 8.9.2 斜滑块常规结构 186 本章小结 189 复习与思考 189
第 9 章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191
9.1 概述 191 9.1.1 浇注系统的概念 191 9.1.2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192 9.1.3 浇注系统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192
9.2 浇注系统类型的选择 193 9.2.1 侧浇口浇注系统和点浇口浇注系统的区别 193 9.2.2 点浇口浇注系统和侧浇口浇注系统的选用 194
9.3 浇口设计 194 9.3.1 浇口的作用 194 9.3.2 常用浇口及其结构尺寸 194 9.3.3 浇口设计要点 203
9.4 分流道设计 205 9.4.1 设计分流道必须考虑的因素 205 9.4.2 分流道的布置 205 9.4.3 型腔的排列方式及分流道布置原则 207 9.4.4 分流道的截面形状 208 9.4.5 分流道的截面大小 209 9.4.6 分流道的设计要点 210 9.4.7 辅助流道 211
9.5 主流道设计 213 9.5.1 主流道的概念 213 9.5.2 主流道的设计原则 213 9.5.3 倾斜式主流道设计 213
9.6 拉料杆与冷料穴 215 9.6.1 拉料杆的设计 215
9.6.2 冷料穴的设计 216 本章小结 217 复习与思考 217
第 10 章 热流道浇注系统设计 219
10.1 热流道浇注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219 10.2 热流道浇注系统的优缺点 220 10.3 热流道模具的基本形式 223 10.4 热流道浇注系统设计要点 224 10.5 热流道注塑模具结构分析 230 1 0.5.1 单点式热流道模具结构示例 230 1 0.5.2 多点式热流道模具结构示例 230 1 0.5.3 热流道模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231 本章小结 232 复习与思考 233
第 11 章 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234
11.1 概述 234 11.1.1 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概念 234 11.1.2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 235 11.1.3 注塑模具冷却时间的确定 235
11.2 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的重要性 236 11.3 影响模具冷却的因素 237 11.4 提高模温调节能力的途径 238 11.5 模具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的原则 239 11.6 注塑模具冷却系统设计 240 11.6.1 注塑模具冷却水管设计 240 11.6.2 注塑模具冷却水井设计 246 11.6.3 传热棒 (片) 冷却 246 11.6.4 注塑模具冷却系统设计注意事项 247 11.6.5 冷却系统设计实例 249
11.7 注塑模具加热系统设计 252 11.7.1 概述 252 11.7.2 电阻丝加热装置 252 11.7.3 电热棒加热 252 11.7.4 模具加热实例 254
11.8 3D 打印随形水路 254 11.8.1 3D 打印技术基本原理 254 11.8.2 随形水路 255
11.8.3 3D 打印随行水路的优越性 256 11.8.4 3D 打印随形水路注塑模具设计要点 257 11.8.5 注塑模具 3D 打印镶件材料的选用 260 11.8.6 随形水路对模具寿命的影响及解决 260 11.8.7 3D 打印随形水路对模具制造成本的影响 261 本章小结 261 复习与思考 261
第 12 章 注塑模具脱模系统设计 263
12.1 概述 263 12.1.1 注塑模具脱模系统的概念 263 12.1.2 脱模系统分类 264
12.2 注塑模具脱模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264 12.3 脱模力的计算 266 12.3.1 脱模力的分类 266 12.3.2 脱模力的定性分析 266 12.3.3 脱模力计算公式 266
12.4 推杆类脱模机构设计 267 12.4.1 圆推杆 267 12.4.2 扁推杆 271
12.5 推管脱模结构设计 272 12.5.1 推管推出基本结构 272 12.5.2 推管大小的设计 272 12.5.3 推管的优缺点 273 12.5.4 推管的使用场合 273 12.5.5 推管设计注意事项 273
12.6 注塑模具推板类脱模机构设计 273 12.6.1 推板类脱模机构适用场合 274 12.6.2 推板类脱模机构分类 274 12.6.3 一体式推板脱模机构设计 274 12.6.4 埋入式推板脱模机构设计 275 12.6.5 推块脱模机构设计 276
12.7 塑件螺纹自动脱模机构设计 276 12.7.1 自动脱螺纹机构的分类 277 12.7.2 螺纹自动脱模机构设计要点 279
12.8 注塑模具气动脱模系统设计 280 12.8.1 锥面阀门式气吹模 281 12.8.2 推杆阀门式气吹模 281
12.9 注塑模具二次脱模设计 282 12.9.1 二次脱模适用场合 282
12.9.2 二次脱模系统的分类 282 12.9.3 因包紧力太大而采用二次脱模 282 12.9.4 因塑件存在倒扣而采用二次脱模 284
12.10 注塑模具定模脱模机构设计 287 12.1 0.1 定模脱模机构应用场合 287 12.1 0.2 定模脱模机构的动力来源 287 12.1 0.3 定模脱模机构设计实例 287
12.11 推件固定板先复位机构设计 289 12.11.1 推件固定板先复位机构的概念 289 12.11.2 推件固定板先复位机构的作用 289 12.11.3 推件固定板先复位机构的使用场合 289 12.11.4 推件固定板先复位机构的分类 291 12.11.5 推件固定板先复位机构设计 292 本章小结 295 复习与思考 296
第 13 章 注塑模具导向定位系统设计 298
13.1 概述 298 1 3.1.1 注塑模具导向定位系统的概念 298 1 3.1.2 导向定位系统的必要性 299 1 3.1.3 注塑模具导向定位机构分类 300 1 3.1.4 注塑模具导向定位机构的作用 301
13.2 注塑模具导向系统设计要点 301 1 3.2.1 对导柱导套的一般要求 301 1 3.2.2 导柱设计 301 1 3.2.3 导套设计 302 1 3.2.4 定、 动模之间圆形导柱导套设计 302 1 3.2.5 三板模具定模导柱导套设计 303 1 3.2.6 推件固定板导柱导套设计 304
13.3 注塑模具定位系统设计要点 306 1 3.3.1 定位系统的作用 306 1 3.3.2 定位系统的使用场合 306 1 3.3.3 定位结构的分类 307 本章小结 309 复习与思考 309
第 14 章 注塑模具排气系统设计 310
14.1 概述 310 14.1.1 注塑模具排气系统的概念 310 14.1.2 模具中气体的来源 310
14.1.3 模具中容易困气的位置 311 14.1.4 型腔气体不能及时排出的后果 311
14.2 排气系统设计原则 312 14.3 注塑模具的排气方式 312 14.3.1 分型面排气 312 14.3.2 镶件配合面排气 314 14.3.3 推杆、 推管与内模镶件的配合面排气 314 14.3.4 透气钢排气 316 14.3.5 排气栓排气 317 14.3.6 气阀排 (进) 气 317 14.3.7 在困气处加胶 318
14.4 型腔排气系统设计要点 318 14.4.1 排气槽的位置和方向 318 14.4.2 排气槽深度设计 319 14.4.3 排气槽长度和宽度设计 320 14.4.4 排气槽数量设计 320 14.4.5 排气槽的清理 320
14.5 型腔的进气装置设计 320 本章小结 321 复习与思考 321
第 15 章 注塑模具设计步骤、内容及实例 322
15.1 注塑模具设计流程 322 15.2 注塑模具设计步骤及内容 323 15.3 注塑模具设计之前的准备工作 329 1 5.3.1 注塑模具设计前必须了解的事项 329 1 5.3.2 塑件结构分析要点 330 1 5.3.3 注塑模具结构分析要点 332
15.4 注塑模具装配图绘制 335 1 5.4.1 注塑模具装配图内容 335 1 5.4.2 注塑模具装配图上的尺寸标注 335 1 5.4.3 注塑模具装配图上的技术要求 335 1 5.4.4 注塑模具装配图上的明细表 336 1 5.4.5 绘制模具装配图的注意事项 337
15.5 模具设计图的审核程序与内容 337 15.6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 339 本章小结 344 复习与思考 345
第 16 章 注塑模具材料选用 347
16.1 注塑模具选材的依据 347 16.1.1 注塑模具的寿命 347 16.1.2 塑料的特性 348 16.1.3 注塑模具零件的作用与功能 349 16.1.4 注塑模具的成本 350
16.2 注塑模具常用材料及其特性 350 本章小结 353 复习与思考 354
第 17 章 挤出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355
17.1 挤出成型工艺 355 1 7.1.1 挤出成型原理及工艺过程 355 1 7.1.2 挤出成型工艺参数及其选择 356
17.2 挤出模具的组成 357 1 7.2.1 机头的作用 357 1 7.2.2 定型模套的作用 357 1 7.2.3 机头的分类 357 1 7.2.4 挤出模具结构组成 357
17.3 挤出机头的典型结构 358 1 7.3.1 管材挤出机头的典型结构 358 1 7.3.2 棒材挤出机头的典型结构 359 1 7.3.3 板材与片材挤出机头的典型结构 359 1 7.3.4 薄膜机头的典型结构 360
17.4 挤出成型模具的设计 362 1 7.4.1 机头设计原则 362 1 7.4.2 口模设计 362 1 7.4.3 芯棒设计 363 1 7.4.4 分流器和分流器支架设计 363 1 7.4.5 拉伸比和压缩比的确定 364 1 7.4.6 定径套设计 365 本章小结 366 复习与思考 366
第 18 章 压缩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367
18.1 概述 367 1 8.1.1 压缩成型原理与工艺 367 1 8.1.2 压缩成型的优点 367
1 8.1.3 压缩成型的缺点 367 18.2 压缩成型工艺 368 1 8.2.1 压缩成型工艺过程 368 1 8.2.2 压缩成型工艺参数 368
18.3 压缩模设计 368 1 8.3.1 压缩模结构组成 368 1 8.3.2 压缩模分类 370 1 8.3.3 压缩模成型零部件设计 372 1 8.3.4 压缩模脱模机构设计 378 1 8.3.5 压力机有关工艺参数校核 382 1 8.3.6 压缩模设计实例 384 本章小结 387 复习与思考 387
第 19 章 压注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388
19.1 压注成型及其工艺过程 388 1 9.1.1 压注成型原理及特点 388 1 9.1.2 压注成型工艺过程 389 1 9.1.3 压注成型工艺参数 389
19.2 压注模具设计 389 1 9.2.1 压注模结构 389 1 9.2.2 压注模分类 390 1 9.2.3 压注模设计和制造 391 本章小结 397 复习与思考 397
第 20 章 吹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398
20.1 概述 398 20.1.1 吹塑成型方法 398 20.1.2 吹塑成型工艺特点 400 20.1.3 吹塑制品结构工艺特点 401
20.2 吹塑模具的类型及典型结构 403 20.2.1 吹塑模具分类 403 20.2.2 模具典型结构 404
20.3 吹塑模具设计要点 405 20.3.1 模口 405 20.3.2 模底 406 20.3.3 排气孔 407 20.3.4 模具的冷却 407
20.3.5 模具接触面 407 20.3.6 模具型腔 408 20.3.7 锁模力 408 本章小结 408 复习与思考 408
附录 409
附录 1 塑料代号及中英文对照表 409 附录 2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表 411 附录 3 塑件外侧蚀纹深度与脱模斜度对照表 412 附录 4 模具优先采用的标准尺寸 412 附录 5 公、英制对照表 413 附录 6 注塑模具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414 附录 7 我国内地 (大陆)与港台地区模具术语对照表 416 附录 8 注塑模具常见加工方法与加工工艺一览表 417 附录 9 模具的价格估算与结算方式
1.1塑料的概念 1 1.2 塑料的组成 2 1.2.1 树脂 2 1.2.2 添加剂 2
1.3 塑料的分类 3 1.3.1 根据塑料中树脂的分子结构和受热后表现分类 4 1.3.2 根据塑料性能及用途分类 4 1.3.3 根据塑料的结晶形态分类 5 1.3.4 其他分类方法 6
1.4 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6 1.4.1 塑料的优点 6 1.4.2 塑料的缺点 7
1.5 塑料的性能 8 1.5.1 塑料的使用性能 8 1.5.2 塑料的工艺性能 9 本章小结 17 复习与思考 18
第 2 章 注塑模具与注塑机 19
2.1 注塑模具 19 2.1.1 注塑模具的概念 19 2.1.2 注塑模具的分类 20 2.1.3 注塑模具的基本组成 22
2.2 注塑机 27 2.2.1 注塑机分类 27 2.2.2 注塑机的基本结构 28 2.2.3 注塑机的技术参数 29 2.2.4 注塑机的选用 30
本章小结 33 复习与思考 33
第 3 章 注射成型工艺 35
3.1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35 3.1.1 塑化计量 35 3.1.2 注射充模 38 3.1.3 冷却定型 40
3.2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 43 3.2.1 注射温度 43 3.2.2 注射压力 46 3.2.3 成型周期 55 本章小结 57 复习与思考 57
第 4 章 常用塑料性能及成型工艺条件 58
4.1 聚氯乙烯 58 4.2 聚乙烯 59 4.3 聚丙烯 61 4.4 聚苯乙烯 62 4.5 高抗冲聚苯乙烯 63 4.6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64 4.7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65 4.8 聚酰胺 65 4.9 聚甲醛 66 4.10 聚碳酸酯 67 4.11 聚砜 69 4.12 聚苯醚 70 4.13 聚甲基丙烯酸酯 70 4.14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71 4.15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72 4.16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72 4.17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73 4.18 醋酸丁酸纤维素 74 4.19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74 4.20 热塑性增强塑料 75 4.20.1 成型工艺特点 75 4.20.2 成型注意事项 75 4.20.3 对模具设计的要求 76
4.21 透明塑料 76 4.21.1 对制品的设计和模具设计的要求 77 4.21.2 对注塑成型工艺的要求 77 4.21.3 其他方面的问题 77
4.22 热固性塑料 78 4.22.1 酚醛塑料 78 4.22.2 环氧树脂 78 4.22.3 氨基塑料 78
4.23 塑件的后处理 79 本章小结 79 复习与思考 80
第 5 章 塑件设计基础知识 81
5.1 塑件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81 5.1.1 壁厚均匀 81 5.1.2 力求使塑件结构简单, 易于成型 83 5.1.3 保证强度和刚度 85 5.1.4 装配间隙合理 85 5.1.5 其他原则 86
5.2 塑件的尺寸与精度 86 5.2.1 塑件的尺寸 86 5.2.2 塑件的精度 87 5.2.3 塑件的表面质量 88
5.3 塑件的常见结构设计 89 5.3.1 脱模斜度 89 5.3.2 塑件外形及壁厚 90 5.3.3 圆角 91 5.3.4 加强筋 92 5.3.5 凸起 93 5.3.6 孔的设计 93 5.3.7 螺纹设计 95 5.3.8 螺钉连接柱的设计 96 5.3.9 嵌件设计 97 5.3.10 塑件上的文字或标记符号 99 5.3.11 搭扣的设计 100 5.3.12 塑件超声波焊接线设计 102 本章小结 104 复习与思考 105
第 6 章 注塑模具成型零件设计 106 6.1 概述 106
6.1.1 成型零件的概念 106 6.1.2 成型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106 6.1.3 成型零件的设计内容和一般步骤 108
6.2 型腔数量的确定 108 6.2.1 确定型腔数量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108 6.2.2 确定型腔数量的方法 109
6.3 模具分型面设计 110 6.3.1 分型面设计主要内容 110 6.3.2 塑件分型线和模具分型面的关系 110 6.3.3 模具分型面的进一步定义 112 6.3.4 分型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112 6.3.5 分型面设计要点 115
6.4 型腔排位以及内模镶件外形尺寸设计 116 6.4.1 型腔排位的一般原则 117 6.4.2 确定内模镶件外形尺寸 119 6.4.3 内模镶件配合尺寸与公差 125 6.4.4 内模镶件成型尺寸的计算 125 6.4.5 脱模斜度 127 6.4.6 内模镶件的成型表面粗糙度 127
6.5 定模镶件设计 128 6.5.1 定模镶件的基本结构 128 6.5.2 组合式镶件的适用场合 128
6.6 动模镶件设计 129 6.6.1 动模镶件的基本结构 129 6.6.2 动模镶件几种典型结构的镶拼方式 130
6.7 镶件的紧固和防转 135 6.7.1 镶件的紧固 135 6.7.2 镶件的防转 138 本章小结 138 复习与思考 139
第 7 章 注塑模具结构件的设计 140
7.1 概述 140 7.2 模架的设计 141 7.2.1 模架分类 141 7.2.2 模架规格型号的选用 142 7.2.3 定模 A 板和动模 B 板的设计 144 7.2.4 垫块设计 147
7.3 定距分型机构设计 147 7.3.1 三板模具开模顺序 147
7.3.2 三板模具开模距离 148 7.3.3 定距分型机构种类 148
7.4 撑柱设计 150 7.4.1 撑柱的装配 150 7.4.2 撑柱数量的确定 150
7.5 弹簧设计 151 7.5.1 推件固定板复位弹簧设计 151 7.5.2 侧向抽芯机构中的弹簧设计 153 7.5.3 模具活动板之间的弹簧 154
7.6 定位圈设计 155 7.7 紧固螺钉设计 155 7.7.1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内六角螺钉) 155 7.7.2 无头螺钉 156 本章小结 157 复习与思考 157
第 8 章 注塑模侧向抽芯机构设计 158
8.1 侧向抽芯机构的概念 158 8.2 侧向抽芯机构的使用条件 159 8.3 侧向抽芯机构的分类 160 8.4 “滑块+斜导柱”侧向抽芯机构 161 8.4.1 “滑块+斜导柱” 外侧抽芯机构 161 8.4.2 “滑块+斜导柱” 内侧抽芯机构 163 8.4.3 斜导柱的设计 163 8.4.4 滑块的设计 168 8.4.5 压块的设计 174 8.4.6 锁紧块的设计 175 8.4.7 如何实行延时抽芯 176 8.4.8 斜导柱侧向抽芯机构设计其他注意事项 177
8.5 “滑块+ 弯销”侧向抽芯机构 177 8.5.1 基本结构 177 8.5.2 设计要点 178 8.5.3 使用场合 178
8.6 “滑块+T 形块”侧向抽芯机构 179 8.6.1 基本结构 179 8.6.2 工作原理 180 8.6.3 设计要点 180
8.7 “滑块+液压缸”的侧向抽芯机构 180 8.7.1 基本结构 180
8.7.2 设计要点 180 8.8 斜推杆抽芯机构 181 8.8.1 斜推杆基本结构 181 8.8.2 斜推杆抽芯过程 182 8.8.3 斜推杆分类 182 8.8.4 斜推杆倾斜角度设计 183 8.8.5 斜推杆的设计要点 183 8.8.6 定模斜推杆结构 185
8.9 斜滑块抽芯机构 186 8.9.1 斜滑块抽芯机构的概念 186 8.9.2 斜滑块常规结构 186 本章小结 189 复习与思考 189
第 9 章 注塑模具浇注系统设计 191
9.1 概述 191 9.1.1 浇注系统的概念 191 9.1.2 浇注系统设计原则 192 9.1.3 浇注系统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192
9.2 浇注系统类型的选择 193 9.2.1 侧浇口浇注系统和点浇口浇注系统的区别 193 9.2.2 点浇口浇注系统和侧浇口浇注系统的选用 194
9.3 浇口设计 194 9.3.1 浇口的作用 194 9.3.2 常用浇口及其结构尺寸 194 9.3.3 浇口设计要点 203
9.4 分流道设计 205 9.4.1 设计分流道必须考虑的因素 205 9.4.2 分流道的布置 205 9.4.3 型腔的排列方式及分流道布置原则 207 9.4.4 分流道的截面形状 208 9.4.5 分流道的截面大小 209 9.4.6 分流道的设计要点 210 9.4.7 辅助流道 211
9.5 主流道设计 213 9.5.1 主流道的概念 213 9.5.2 主流道的设计原则 213 9.5.3 倾斜式主流道设计 213
9.6 拉料杆与冷料穴 215 9.6.1 拉料杆的设计 215
9.6.2 冷料穴的设计 216 本章小结 217 复习与思考 217
第 10 章 热流道浇注系统设计 219
10.1 热流道浇注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219 10.2 热流道浇注系统的优缺点 220 10.3 热流道模具的基本形式 223 10.4 热流道浇注系统设计要点 224 10.5 热流道注塑模具结构分析 230 1 0.5.1 单点式热流道模具结构示例 230 1 0.5.2 多点式热流道模具结构示例 230 1 0.5.3 热流道模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231 本章小结 232 复习与思考 233
第 11 章 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234
11.1 概述 234 11.1.1 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概念 234 11.1.2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 235 11.1.3 注塑模具冷却时间的确定 235
11.2 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的重要性 236 11.3 影响模具冷却的因素 237 11.4 提高模温调节能力的途径 238 11.5 模具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的原则 239 11.6 注塑模具冷却系统设计 240 11.6.1 注塑模具冷却水管设计 240 11.6.2 注塑模具冷却水井设计 246 11.6.3 传热棒 (片) 冷却 246 11.6.4 注塑模具冷却系统设计注意事项 247 11.6.5 冷却系统设计实例 249
11.7 注塑模具加热系统设计 252 11.7.1 概述 252 11.7.2 电阻丝加热装置 252 11.7.3 电热棒加热 252 11.7.4 模具加热实例 254
11.8 3D 打印随形水路 254 11.8.1 3D 打印技术基本原理 254 11.8.2 随形水路 255
11.8.3 3D 打印随行水路的优越性 256 11.8.4 3D 打印随形水路注塑模具设计要点 257 11.8.5 注塑模具 3D 打印镶件材料的选用 260 11.8.6 随形水路对模具寿命的影响及解决 260 11.8.7 3D 打印随形水路对模具制造成本的影响 261 本章小结 261 复习与思考 261
第 12 章 注塑模具脱模系统设计 263
12.1 概述 263 12.1.1 注塑模具脱模系统的概念 263 12.1.2 脱模系统分类 264
12.2 注塑模具脱模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264 12.3 脱模力的计算 266 12.3.1 脱模力的分类 266 12.3.2 脱模力的定性分析 266 12.3.3 脱模力计算公式 266
12.4 推杆类脱模机构设计 267 12.4.1 圆推杆 267 12.4.2 扁推杆 271
12.5 推管脱模结构设计 272 12.5.1 推管推出基本结构 272 12.5.2 推管大小的设计 272 12.5.3 推管的优缺点 273 12.5.4 推管的使用场合 273 12.5.5 推管设计注意事项 273
12.6 注塑模具推板类脱模机构设计 273 12.6.1 推板类脱模机构适用场合 274 12.6.2 推板类脱模机构分类 274 12.6.3 一体式推板脱模机构设计 274 12.6.4 埋入式推板脱模机构设计 275 12.6.5 推块脱模机构设计 276
12.7 塑件螺纹自动脱模机构设计 276 12.7.1 自动脱螺纹机构的分类 277 12.7.2 螺纹自动脱模机构设计要点 279
12.8 注塑模具气动脱模系统设计 280 12.8.1 锥面阀门式气吹模 281 12.8.2 推杆阀门式气吹模 281
12.9 注塑模具二次脱模设计 282 12.9.1 二次脱模适用场合 282
12.9.2 二次脱模系统的分类 282 12.9.3 因包紧力太大而采用二次脱模 282 12.9.4 因塑件存在倒扣而采用二次脱模 284
12.10 注塑模具定模脱模机构设计 287 12.1 0.1 定模脱模机构应用场合 287 12.1 0.2 定模脱模机构的动力来源 287 12.1 0.3 定模脱模机构设计实例 287
12.11 推件固定板先复位机构设计 289 12.11.1 推件固定板先复位机构的概念 289 12.11.2 推件固定板先复位机构的作用 289 12.11.3 推件固定板先复位机构的使用场合 289 12.11.4 推件固定板先复位机构的分类 291 12.11.5 推件固定板先复位机构设计 292 本章小结 295 复习与思考 296
第 13 章 注塑模具导向定位系统设计 298
13.1 概述 298 1 3.1.1 注塑模具导向定位系统的概念 298 1 3.1.2 导向定位系统的必要性 299 1 3.1.3 注塑模具导向定位机构分类 300 1 3.1.4 注塑模具导向定位机构的作用 301
13.2 注塑模具导向系统设计要点 301 1 3.2.1 对导柱导套的一般要求 301 1 3.2.2 导柱设计 301 1 3.2.3 导套设计 302 1 3.2.4 定、 动模之间圆形导柱导套设计 302 1 3.2.5 三板模具定模导柱导套设计 303 1 3.2.6 推件固定板导柱导套设计 304
13.3 注塑模具定位系统设计要点 306 1 3.3.1 定位系统的作用 306 1 3.3.2 定位系统的使用场合 306 1 3.3.3 定位结构的分类 307 本章小结 309 复习与思考 309
第 14 章 注塑模具排气系统设计 310
14.1 概述 310 14.1.1 注塑模具排气系统的概念 310 14.1.2 模具中气体的来源 310
14.1.3 模具中容易困气的位置 311 14.1.4 型腔气体不能及时排出的后果 311
14.2 排气系统设计原则 312 14.3 注塑模具的排气方式 312 14.3.1 分型面排气 312 14.3.2 镶件配合面排气 314 14.3.3 推杆、 推管与内模镶件的配合面排气 314 14.3.4 透气钢排气 316 14.3.5 排气栓排气 317 14.3.6 气阀排 (进) 气 317 14.3.7 在困气处加胶 318
14.4 型腔排气系统设计要点 318 14.4.1 排气槽的位置和方向 318 14.4.2 排气槽深度设计 319 14.4.3 排气槽长度和宽度设计 320 14.4.4 排气槽数量设计 320 14.4.5 排气槽的清理 320
14.5 型腔的进气装置设计 320 本章小结 321 复习与思考 321
第 15 章 注塑模具设计步骤、内容及实例 322
15.1 注塑模具设计流程 322 15.2 注塑模具设计步骤及内容 323 15.3 注塑模具设计之前的准备工作 329 1 5.3.1 注塑模具设计前必须了解的事项 329 1 5.3.2 塑件结构分析要点 330 1 5.3.3 注塑模具结构分析要点 332
15.4 注塑模具装配图绘制 335 1 5.4.1 注塑模具装配图内容 335 1 5.4.2 注塑模具装配图上的尺寸标注 335 1 5.4.3 注塑模具装配图上的技术要求 335 1 5.4.4 注塑模具装配图上的明细表 336 1 5.4.5 绘制模具装配图的注意事项 337
15.5 模具设计图的审核程序与内容 337 15.6 注塑模具设计实例 339 本章小结 344 复习与思考 345
第 16 章 注塑模具材料选用 347
16.1 注塑模具选材的依据 347 16.1.1 注塑模具的寿命 347 16.1.2 塑料的特性 348 16.1.3 注塑模具零件的作用与功能 349 16.1.4 注塑模具的成本 350
16.2 注塑模具常用材料及其特性 350 本章小结 353 复习与思考 354
第 17 章 挤出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355
17.1 挤出成型工艺 355 1 7.1.1 挤出成型原理及工艺过程 355 1 7.1.2 挤出成型工艺参数及其选择 356
17.2 挤出模具的组成 357 1 7.2.1 机头的作用 357 1 7.2.2 定型模套的作用 357 1 7.2.3 机头的分类 357 1 7.2.4 挤出模具结构组成 357
17.3 挤出机头的典型结构 358 1 7.3.1 管材挤出机头的典型结构 358 1 7.3.2 棒材挤出机头的典型结构 359 1 7.3.3 板材与片材挤出机头的典型结构 359 1 7.3.4 薄膜机头的典型结构 360
17.4 挤出成型模具的设计 362 1 7.4.1 机头设计原则 362 1 7.4.2 口模设计 362 1 7.4.3 芯棒设计 363 1 7.4.4 分流器和分流器支架设计 363 1 7.4.5 拉伸比和压缩比的确定 364 1 7.4.6 定径套设计 365 本章小结 366 复习与思考 366
第 18 章 压缩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367
18.1 概述 367 1 8.1.1 压缩成型原理与工艺 367 1 8.1.2 压缩成型的优点 367
1 8.1.3 压缩成型的缺点 367 18.2 压缩成型工艺 368 1 8.2.1 压缩成型工艺过程 368 1 8.2.2 压缩成型工艺参数 368
18.3 压缩模设计 368 1 8.3.1 压缩模结构组成 368 1 8.3.2 压缩模分类 370 1 8.3.3 压缩模成型零部件设计 372 1 8.3.4 压缩模脱模机构设计 378 1 8.3.5 压力机有关工艺参数校核 382 1 8.3.6 压缩模设计实例 384 本章小结 387 复习与思考 387
第 19 章 压注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388
19.1 压注成型及其工艺过程 388 1 9.1.1 压注成型原理及特点 388 1 9.1.2 压注成型工艺过程 389 1 9.1.3 压注成型工艺参数 389
19.2 压注模具设计 389 1 9.2.1 压注模结构 389 1 9.2.2 压注模分类 390 1 9.2.3 压注模设计和制造 391 本章小结 397 复习与思考 397
第 20 章 吹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398
20.1 概述 398 20.1.1 吹塑成型方法 398 20.1.2 吹塑成型工艺特点 400 20.1.3 吹塑制品结构工艺特点 401
20.2 吹塑模具的类型及典型结构 403 20.2.1 吹塑模具分类 403 20.2.2 模具典型结构 404
20.3 吹塑模具设计要点 405 20.3.1 模口 405 20.3.2 模底 406 20.3.3 排气孔 407 20.3.4 模具的冷却 407
20.3.5 模具接触面 407 20.3.6 模具型腔 408 20.3.7 锁模力 408 本章小结 408 复习与思考 408
附录 409
附录 1 塑料代号及中英文对照表 409 附录 2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表 411 附录 3 塑件外侧蚀纹深度与脱模斜度对照表 412 附录 4 模具优先采用的标准尺寸 412 附录 5 公、英制对照表 413 附录 6 注塑模具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414 附录 7 我国内地 (大陆)与港台地区模具术语对照表 416 附录 8 注塑模具常见加工方法与加工工艺一览表 417 附录 9 模具的价格估算与结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