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 《公司金融(配有教学课件)》
图书分类 一 〉管理学 一 〉工商管理

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教材系列 : 公司金融(配有教学课件)

雷良海 著;

2009年8月

格致出版社

新华国采教育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折后价:¥30.00 定价:¥30.00
  • 格致出版社
  • 9787543216495
  • -
  • 20429
  • 0043155640-6
  • 平装
  • 16开
  • 2009年8月
  • -
  • 368
  • 281
  • -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1202
  • F276.6
  • 经济学、管理学
  • 本科
  • 重版
  • -
  • -
  • -
内容简介:
《第二次革命:论里根经济学》开创性地严肃探索了里根经济学所蕴含的理论内容,评价了里根经济学的政策效应。作者认为,里根经济学深刻而卓有成效地改变了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解决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的现实难题——“滞胀”,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尼克松、福特、卡特等数届美国政府都未能摆脱的难题,重新恢复了生产、供给和经济增长,实现了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最重要的转折,今天的人们没有理由要求里根和里根经济学对后里根时代的美国经济负责。
目录
拂去20年的历史尘埃——谈杨鲁军《论里根经济学>再版
假如里根复活一写于杨鲁军《论里根经济学》再版之际
引言
1.美国之梦——从襁褓中的美国到罗斯福“新政”
1.1 机遇之乡——一个新国家的诞生和成长
1.2 在崩溃的边缘——对1929—1933年大危机的思考
1.3 改革:确立宏观经济管理;救济:国民收入公平分配——“新政”的主题
第一篇 里根经济学的缘起
2.现实与选择——里根经济学的形成及其主题
2.1 从“新政”到“滞胀”——里根经济学的形成
2.2 增强企业活力,摆脱停滞膨胀——里根经济学的主题
3.美国精神、保守主义与里根风格——里根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3.1 未经试验的选择——里根经济学意味着什么
3.2 否定之否定——“自由放任”、“新政”与里根经济学
3.3 在现实主义的旗帜下——里根经济学的五大特性
3.4 里根与里根经济学——论“里根风格”
4.国家在当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里根经济学的当代前提
  4.1 国家不仅仅是上层建筑——论国家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4.2 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了吗?——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可逆”与“不可逆”
第二篇 里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5.超越凯恩斯,但不忽视凯恩斯——面对“凯恩斯革命”的危机
5.1 危机与“革命”——经济学的进程
5.2 摆脱传统的长期挣扎——“凯恩斯革命”的轨迹
5.3 “凯恩斯时代”是一种虚构吗?——对凯恩斯理论评价的评价
5.4 里根经济学没有完全抛弃凯恩斯一经济学的继承与扬弃
6.博采广纳,自成一体——理论与决策
6.1 在政策的表象背后——里根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6.2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论供给学派
6.3 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供给学派、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
6.4 思想统治世界——经济学的方向和趋势
第三篇 里根经济学的创新特质
7.闯过“百慕大三角”——高利率探微
7.1 奇异的循环链——重塑经济运行机制
7.2 高财政赤字与低通货膨胀何以并存?——一论高利率的作用
7.3 高利率与高投资率、高增长率何以并存?——二论高利率的作用
7.4 宏观加强控制,微观减少干预——取消利率“天花板”的改革
7.5 高利率酿成恶果了吗?——高债务、高汇率辩要
8.从钉住利息率转向控制货币供给量——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8.1 为货币政策置定可靠的航标——中间目标的理论研究
8.2 “需求不足”条件下的中间目标选择——利息率中间目标的实践考察
8.3“供给不足”条件下的中间目标选择——货币供给量中间目标的实践考察
9.第二次美国革命——里根的税制改革方案
9.1 怎样的税制最适合于经济增长?——里根税制改革的背景
9.2 公正、简洁、有利于经济增长——里根税制改革方案评介
第四篇 里根经济学的实践评价
10.站在持久发展的门槛上——美国的重建
10.1 除非依靠魔法——“巫术经济学”及其他
10.2 没有通货膨胀的有控制的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已经摆脱“滞胀”
10.3 “结构性失业”与“寻求性失业”——论“高失业”
10.4 一个工业巨人的新生——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实践
1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通向繁荣的权衡
11.1 收入平等还是机会平等——新保守主义的平等观
11.2 置效率于公平之先——里根经济学的革命
11.3 改革的困难在于——“劫贫济富论”质疑
11.4 劳资矛盾与劳资合作——里根与美国工会运动
11.5 六年之痒——里根经济学向何处去
12.结语:大趋势——里根经济学的国际化
12.1 国际经济的制度性均衡及其当代选择——论“一球两制”
12.2 超国界行动——里根经济学已成为世界潮流
12.3 思考与超越——里根经济学启示录
后记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