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详情 | 《中国思想史(第二版)(赠课件)》 试读
图书分类 一 〉历史学 一 〉中国史
本书可免费申请样书

中国思想史(第二版)(赠课件)

《中国思想史》编写组 张岂之,谢阳举,许苏民等 著;

2018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新华国采教育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折后价:¥57.00 定价:¥57.00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500882
  • 2版
  • 229800
  • 42240533-2
  • 平装
  • 16开
  • 2018
  • -
  • 520
  • 468
  • -
  • 历史学
  • 中国史
  • 0602
  • B2
  • 历史学
  • 本科
  • -
  • -
  • -
  • -
内容简介:
暂无信息
目录

 前辅文
 绪论
 第一篇 先 秦 篇
  导 论
  第一章 夏商周时期的宗教观念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的祖先崇拜与宗教意识
   第二节 阴阳、五行观念的萌芽
   第三节 西周末宗教思想的动摇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思想变化
   第一节 春秋时期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 天道与人道的关系
   第三节 阴阳、五行说的发展
   第四节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第三章 老子的 “自然” 之学
   第一节 老子的 “道”论
   第二节 “贵柔”的人生哲理
   第三节 老子的伦理和政治思想
   第四节 老子思想的世界性影响
  第四章 孔子与儒家学派
   第一节 孔子与西周思想文化
   第二节 “仁”“礼”观念
   第三节 “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第四节 教育思想的特点
   第五节 孔子思想的世界性影响
  第五章 墨子和墨家学派
   第一节 墨子生平和墨家
   第二节 “兼爱”和 “非攻”思想
   第三节 “尚贤”“尚同”等主张
   第四节 重视经验和效用的 “三表”说
  第六章 孟子的 “仁政” 说
   第一节 孟子生平及其思想来源
   第二节 “人性善”说
   第三节 “仁政”说
  第七章 庄子思想及道家别派
   第一节 庄子的道论
   第二节 “逍遥游”和 “齐物论”
   第三节 《天下》的学术观
   第四节 黄老道家与先秦道家其他流派
  第八章 名家思想
   第一节 邓析的刑名学
   第二节 惠施的名学 (逻辑学)命题
   第三节 公孙龙的名学思想
   第四节 后期墨家的名学思想
  第九章 战国时期 “会通” 各家思想的学派
   第一节 管子学派的思想
   第二节 阴阳家邹衍及其五德终始说
   第三节 《易传》关于事物变异的思想
   第四节 先秦杂家学派
  第十章 荀子对诸子思想的总结
   第一节 荀子生平及其对诸子的批评
   第二节 “明于天人之分”
   第三节 “解蔽”说
   第四节 学习思想
   第五节 “人性恶”说
   第六节 “明分使群”和 “隆礼重法”
  第十一章 韩非对法家思想的总结
   第一节 法家源流及法、术、势三派
   第二节 韩非法制思想的要点
   第三节 韩非进化的历史观
 第二篇 秦 汉 篇
  导 论
  第一章 秦汉思想的转变
   第一节 秦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 陆贾和贾谊的思想
   第三节 汉初黄老之学
   第四节 《淮南子》的思想
  第二章 董仲舒的思想
   第一节 董仲舒与公羊学
   第二节 “三纲”说的完整表述
   第三节 “天人三策”与 “独尊儒术”
  第三章 两汉的经学
   第一节 今文经学及其制度化
   第二节 古文经学的形成
   第三节 今古文经学之争
   第四节 郑玄对经学的总结
  第四章 谶纬迷信与反迷信思想
   第一节 谶纬迷信思潮
   第二节 《白虎通义》的思想
   第三节 扬雄和桓谭对谶纬迷信的评说
   第四节 王充 《论衡》的理论贡献
  第五章 汉末社会批判思潮
   第一节 “清议”和 “党锢之祸”
   第二节 王符的 《潜夫论》
   第三节 仲长统的 《昌言》
  第六章 两汉的宗教思想
   第一节 两汉的神灵崇拜
   第二节 道教的创建
   第三节 佛教初传
  第七章 两汉时期的史学和科技思想
   第一节 两汉的史学思想
   第二节 两汉的科技思想
 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篇
  导 论
  第一章 魏晋玄学
   第一节 玄学思潮的形成
   第二节 正始玄学
   第三节 杨泉、裴 、欧阳建对玄学的批评
   第四节 郭象论 “崇有”与 “独化”
   第五节 《列子》与张湛的 《列子注》
  第二章 佛教思想
   第一节 般若学与 “六家七宗”
   第二节 鸠摩罗什、僧肇的般若学
   第三节 慧远的佛学思想
   第四节 竺道生与涅?学
   第五节 南北朝的诸师异说
  第三章 道教思想
   第一节 葛洪与 《抱朴子》
   第二节 寇谦之、陆修静与天师道
   第三节 陶弘景的道教思想
   第四节 道教中的科学思想因素
  第四章 儒家经学思想
   第一节 魏晋经学
   第二节 南朝经学
   第三节 北朝经学
   第四节 北朝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学的接受与传播
  第五章 儒释道三教论争
   第一节 南朝反佛及儒、释、道之间的思想论争
   第二节 北朝的兴佛与毁佛
   第三节 儒、释、道三教的交融与会通
 第四篇 隋 唐 篇
  导 论
  第一章 儒家经学
   第一节 王通 《中说》的经学思想
   第二节 陆德明与 《经典释文》
   第三节 孔颖达与 《五经正义》
  第二章 隋唐佛教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佛教政策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佛教宗派
   第三节 唐初傅奕的反佛思想
  第三章 中唐时期的儒学思想与天人关系论
   第一节 韩愈的排佛与崇儒
   第二节 李翱与 《复性书》
   第三节 柳宗元 《天说》《天对》的天人观
   第四节 刘禹锡与 《天论》
  第四章 隋唐时期反迷信思想
   第一节 吕才对术数的批判
   第二节 刘知几反神学的史学思想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道教思想
   第一节 隋唐道教概况
   第二节 隋唐道教的经注与著述
   第三节 隋唐道教的丹术
 第五篇 宋 元 篇
  导 论
  第一章 宋初思想概况
   第一节 唐末五代以来思想界状况
   第二节 儒学的复兴
  第二章 宋代学术的开创与形成
   第一节 范仲淹的思想
   第二节 欧阳修的学术建树
   第三节 “宋初三先生”的贡献
  第三章 王安石新学
   第一节 王安石新学的形成和学术特点
   第二节 荆公新学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王安石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北宋五子的理学思想
   第一节 周敦颐及其 “濂学”
   第二节 邵雍及其 “象数学”
   第三节 张载及其 “关学”
   第四节 二程及其 “洛学”
  第五章 苏氏蜀学
   第一节 苏氏蜀学的学派特色
   第二节 苏氏蜀学的天道性命之学
   第三节 洛蜀之争
  第六章 南宋时期理学的发展
   第一节 胡宏、张縂及湖湘学派
   第二节 陆九渊及其心学
   第三节 吕祖谦的理心兼容学说
  第七章 朱熹的理学思想
   第一节 朱熹的天理论
   第二节 朱熹的心性论
   第三节 朱熹的格物致知论
   第四节 朱陆之争
  第八章 陈亮、 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
   第一节 陈亮及其永康学派
   第二节 叶适及其永嘉学派
  第九章 元代理学的演变
   第一节 元代理学的延续
   第二节 朱陆融合的趋势
   第三节 程朱理学的社会传播与官学化
  第十章 宋元时期的宗教思想
   第一节 汉传佛教思想
   第二节 藏传佛教思想
   第三节 道教思想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民间信仰
  第十一章 宋元时期的科技思想
   第一节 技术发明与技术思想
   第二节 沈括 《梦溪笔谈》所代表的北宋科技思想
   第三节 “金元四大家”的医学思想
   第四节 郭守敬所代表的元代科技思想
 第六篇 明代至清代中期篇
  导 论
  第一章 从理学到心学的演变
   第一节 明初朱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明初朱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第三节 陈献章、湛若水与心学的兴起
  第二章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第一节 “心即理”与王门四句教
   第二节 致良知与 “知行合一”
   第三节 王阳明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 王阳明心学学派的分化与演变
   第一节 王畿的四无说及其影响
   第二节 王艮与泰州学派思想
   第三节 李贽的童心说和异端思想
  第四章 理学修正派的思想
   第一节 罗钦顺的理气论
   第二节 王廷相的气本论和人性论
   第三节 吕坤的元气论、人性论和经世思想
  第五章 东林学派和刘宗周的思想
   第一节 顾宪成、高攀龙与东林学派的思想
   第二节 刘宗周的理气论和 “慎独”说
  第六章 黄宗羲思想
   第一节 《明夷待访录》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第二节 对理学的批评及 “气外无理”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的学术史意义
  第七章 顾炎武的思想
   第一节 “经学即理学”
   第二节 “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的政治哲学
   第三节 《日知录》的学术思想和方法论
  第八章 王夫之对古代哲学思想的总结
   第一节 关于有无、理气、道器的论述
   第二节 王夫之的认识论思想
   第三节 王夫之的历史观
  第九章 傅山与颜李学派的思想
   第一节 傅山的子学研究与个性解放思想
   第二节 颜李学派的人性论和功利伦理思想
  第十章 乾嘉学派的方法和思想
   第一节 戴震的思想
   第二节 章学诚论 “六经皆史”
   第三节 汪中、焦循、阮元的学术思想
  第十一章 明清之际的宗教思想
   第一节 晚明三教会通的思想
   第二节 “以儒释回”及回回理学的特点
   第三节 天主教的传入与中西思想交流
  第十二章 明清之际的科学思想
   第一节 李时珍、朱载癱、徐弘祖、宋应星的科学思想
   第二节 会通中西自然科学的徐光启、李之藻、王徵
 第七篇 近 代 篇
  导 论
  第一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社会思潮
   第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第二节 龚自珍的社会批判思想及其哲学基础
   第三节 魏源的 《海国图志》:睁眼看世界
  第二章 19 世纪50 年代至90 年代的社会思潮
   第一节 洪秀全与洪仁:从 《天朝田亩制度》到 《资政新篇》
   第二节 洋务派思想
   第三节 李善兰、华蘅芳与近代自然科学思想
   第四节 早期维新思想
  第三章 戊戌变法时期的社会思潮
   第一节 变法维新思潮的特点
   第二节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变法思想
   第三节 严复对西学的介绍
   第四节 新学与旧学的争论
  第四章 孙中山的思想
   第一节 三民主义
   第二节 知难行易说
   第三节 论中西文化的融合
  第五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思潮
   第一节 民族主义与呼唤国魂
   第二节 章太炎与国粹派思潮
   第三节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第四节 后期立宪派思潮
   第五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学术思想
  第六章 “五四” 与新文化运动
   第一节 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第二节 爱国救亡与 “五四”运动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引发的思想争鸣
  后 记
  第二版后记